[原创] death in venice

本帖最后由 baiweiphi 于 2009-8-23 08:26 编辑

《魂断威尼斯》(Death in Venice),严格说来不是一部关于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虽然隐含着这主题(我并不敢确定,并且相当的不确定)。这倒不是说该影片年代的人们启齿于这类的话题,甚于电影导演做出故意的回避态度,因为举《萨德》(sadó)这部电影就可以说明问题——它远超出同性恋的范围,就形式而论过犹不及!《萨德》让我们想到SM(Sadomasochism),当然,萨德侯爵和作家马索克不是同性恋。
      影片后半部有一情节,少年塔奇奥夕阳下着一白纱伫立海滩眺望,导演像画家一样处理了镜头,我们和古斯塔夫同时看到了一副油画,梭罗或是列维坦的风格。画中的白衣少年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古希腊白里克里先时代的雕塑,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结合,以及智慧般希腊哲学的象征,对于后者我们可以保留意见,因为哲学家实际上大都是丑陋的。可以想象,导演在这里设置了隐喻,美少年成了理想的柏拉图共相,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因为生命在这里可以获得永恒!一定程度上,我相信美好的东西的确可以给人以愉悦,但是一种缺乏喜欢的单纯的欣赏则容易变得残酷。就心理学而言,古斯塔夫不会不有所动,他产生了一种欣赏的愉悦,这愉悦我相信是和看到一幅画的感觉一样,而不是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般那样的感觉,而且每个见到美少男的人都会有这种愉悦,不论男人或是女人。
      古斯塔夫和朋友谈论艺术形式和本质的一节,是难得的片段。其中谈话关于音乐的论辩精彩而引人入胜。朋友弹了一串音符,说道:“艺术就是模棱两可的,音乐,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模棱两可的东西,模棱两可造就了科学”,接着说道“你眼前可以呈现出数学组合级数,无法预测或无穷无尽。你(古斯塔夫)或是其他人,在一个双重意义的天堂里…”。我相信古斯塔夫的世界观是康德式的,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不能将感觉深化为精神——不可能,只有在完全控制了感觉…你才能得到…智慧、真理还有人类的尊严!”“艺术是教育的最高源泉,艺术家必须为人师表,他必须是平衡和力量的模范。”古斯塔夫就像大多数康德或黑格尔或叔本华的拥护者一样,或是卫道士伪道德家一样,是不够真诚的,他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感觉,无法平衡和力量的模范,终究死于威尼斯和那多少有些无辜的塔奇奥。
      或许海边伫立的白衣少年本就是古斯塔夫心灵的一面镜子,从这镜子里倒映出他的精神世界。不过,这世界里充斥太了多的残忍、神秘主义以至于迷信。
      这不是一篇电影介绍或评论,而是一次自我反思,要尽量矫正本无根据信念错误。我曾经相信男欢女爱比之同性相爱之所以合理是因为人类繁衍的需要,是生物学上的意义;但是把它作为反对同性相爱的根据却是无论如何都站不住脚的,因为要不是为了后代这一点,我们没有理由就认为异性相爱就比同性相爱更合理。
Crush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