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导演Gus Van Sant专访


70年代早期,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在罗德岛设计学院求学期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专业由绘画转为电影。范•桑特并没彻底放弃绘画,而是给电影拍摄注入了画家的独特视觉感。他的最新作品《米尔克》是一部讲述旧金山同志政治家米尔克一生的历史画卷。范•桑特没有简单的按时间顺序堆砌米尔克的生平,而是糅合了不同场景,将历史融入现实。米尔克在他的作品里游走在真实的过去与我们的想象之间,就像仍在与我们交谈。

作为艺术家,范•桑特致力于拍摄动态的影像,这里动态既指将一帧帧画面组合起来,也指他赋予了这些画面以流动的情感。在《米尔克》里他近乎不可能的将历史胶片游刃有余的分拆嵌入了影片所营造的“真实世界”中。无论是哈维•米尔克(西恩•潘饰)、他的爱人斯科特•史密斯(詹姆斯•弗朗科饰)、杰克•里拉(迭戈•鲁那饰),还是他的政治伙伴——从克莱夫•琼斯(埃米尔•赫斯基饰)到安娜•克洛能伯格(艾利森•比尔饰),乃至整个旧金山。但是《米尔克》的旧金山既不同于过去也不等于现在,不是历史也不是虚构,而是通过范•桑特的实践综合了所有的平行世界。《米尔克》的摄影指导哈里斯•塞维斯巧妙的隐去了传记跟故事片之间的界限。影片中有历史资料、同志摄影、人物回忆以及普契尼的歌剧,以及现代和过去旧金山的嘈杂之声。

《米尔克》的故事从莽撞又不乏幽默的纽约地铁站一见钟情开始。之前他曾在《夜深沉 爱难吟》和《药店牛仔》里铺陈波特兰湿滑不平的街道和社区,在《超脱末日》和《痞子逛沙漠》里展示壮丽的大自然,在《心灵捕手》里描画波士顿的真实后巷。尽管好莱坞想象可以转化成真实的世界,但在《米尔克》里他对虚构段落保持了与资料胶片同等的严谨与尊重,从而令虚构部分体现出了真正的质感,平添意想不到的诗意和视角。



F:“电影拍摄”杂志  G: 导演格斯•范•桑特


F: 在我查阅你的履历前,我原本以为这是你第一部反映现实的历史传记。但我随后发现你大多数作品都或多或少源于真实事件,似乎你习惯用艺术镜头去透视历史。

G:是的,我想《米尔克》跟我其它电影如果真有什么不同,就是我在片中使用了人物原名。其实在《夜深沉 爱难吟》中,Walt和Pepper他们实际就是用的他们原型的名字。


F:那你的其他电影呢?


G:《药店牛仔》是改编自詹姆斯•福格的自传体小说,鲍勃(即便现实里他并不叫鲍勃)和丹尼尔是真人。这些都是现实里可以遇见和交谈的人。《我私人的爱达荷》取材于我认识的一个人。《爱的秘密》基于帕米娜•安•斯玛特谋杀案,这是第一个真实的电视媒体事件。《心灵捕手》大致是以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都认识的人为原型。尽管原著是一本虚构小说,但本的父亲事实上的确在哈佛做过看门人,他非常聪明,可以回答关于该剧的所有问题。


F:在你的大多数电影中,真实的元素大多处于隐藏状态,但《米尔克》里真实历史事件非常的一览无余。这种不同意味着什么?


G:就像在其它影片中一样,我们试图从现实中理解事件发生的逻辑。但在《米尔克》中使用真实人物并不容易,因为你永远没办法做到完全真实。你在使用真实的人拍一出戏。因此某种意义上更像在拍一部荒诞剧,演员在舞台上使用真实的名字复制现实人生,或是像一部歌剧,你只能知道情节,但永远无法复制真实的场景。


F:关于你的“死亡三部曲”(《痞子逛沙漠》《大象》《最后的日子》)你曾经说,每个故事的灵感都来自新的事物,而事物本身成谜。你认为《米尔克》也存在这个谜吗?


G:《痞子逛沙漠》《大象》和《最后的日子》三部电影中确实有着谜一样的东西。《痞子逛沙漠》取材自1999年发生在新墨西哥的真实事件,两个人一起进 沙漠,而其中的一个杀死了另一个,他的神秘在于只有一个人证,只有一个人活着回来。《大象》源自哥伦比亚高中屠杀案,孩子们都死了,而死者的日记却不允许公布。《最后的日子》中科本在最后的日子里失踪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做了什么。而在《米尔克》里很多小的谜团,表明在不同的时点可能会发生什么不同,不同的人会发展出什么不同的故事。


F:你的电影如何从历史资料里提取素材?


G: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力求精确。有时因为有真实影像资料,我们还会原样重建当时场景。但有一个例外,那是哈维与众议员菲尔•波顿讨论第六号提案时。哈维的学徒克立维•琼斯是我们的拍摄顾问,他在现实中出席了那个会议。他告诉我们哈维大闹了会场,他在房间里不停走动,将传单乱撒。他脸色铁青,因为这张反六号提案的传单上被抹去了“同志”字眼。我们就在当时的房间拍摄的,演员服装、家具摆设都原封不动。我们让西恩•潘拍摄了一个情绪激动的版本,他把传单付之一炬时甚至差点烧到自己屁股。但这与影片整体无法协调,因此我们后来又拍了一个温和的版本,里面米尔克甚至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


F:米尔克和市长被暗杀的时候我在旧金山。在我印象里那是个非常奇特的时刻,因为一个星期前发生了Jonestown集体自杀事件。事件中绝大多数人来自旧金山。整个城市陷入震惊。你还记得发生那个事件时你在哪儿吗?


我在洛杉矶做电影,但那个时候我还没怎么出柜。我在开车去波特兰的路上听到的这消息。我以为他因为是同志所以被刺,我对他了解得并不多。我也并不太懂他为挫败第六号法案做出的贡献。我听说丹•怀特先杀死市长,然后穿过大厅杀死哈维。听上去像一个政府官员杀害另一个政府官员,像典型的官场谋杀。


F:对许多人来说,尤其是同志群体,米尔克之死是非常震撼和重要的历史瞬间。你采取什么样的观感策略来捕捉哈维•米尔克的一生?


我们一开始有个计划,但很快就被推翻。我们仔细研究了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以及传记家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风格。当然香塔•阿克曼的《让娜 •迪尔曼》也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对《超脱末日》——在我拍摄《痞子逛沙漠》前,我长时间看香塔•阿克曼的影片。但对于《米尔克》,我们希望能达到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效果,所以我们找了很多专门拍摄纪录片的电影人。但与怀斯曼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在拍黑白片,而这恰恰达不到我们原本期望的效果。当我们播放拍摄的画面,它们看上去跟黑白电视差不多,丝毫没有怀斯曼的感觉。当我们意识到这点就迅速放弃了原来的构想。我们说:“该死,这跟《办公室》(NBC美剧)没什么差别!”


F:你在影片开始引用了大量60年代同志生活的胶片,镜头试图捕捉那些不愿被认出来的人,而他们最终也出现在了你电影中。似乎这些胶片对你的最终视觉效果有很大启发。


G: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初想用16毫米胶片拍摄的原因,让历史资料完美的融入到电影中去。


F:效果很棒。我注意到你还用了些其他摄影素材,比如克劳福德•巴顿的作品(美国著名同志摄影家 记录了大量六七十年代的同志运动)


G:是的,但是克劳福德•巴顿拍摄的内容远比他的风格更有趣。我们的风格更接近威廉姆斯•艾格丽丝顿一些(彩色摄影之父)。


F:我常被你电影的画面感打动,这些画本身就像在讲述故事,传达了非常唯美的质感。


G:我不知道这该归功于哈维斯•萨尔维斯还是我。基本上我们拍摄时画面的景深、颗粒感这类事情由他负责。


F:是的,但是在你许多作品里,画面都扮演了讲故事的重要角色。


G:我希望画面能够为故事服务。你可能对要拍什么有了一个计划,但从开机的那刻起,总会有新的情况发生。总有新的现实可能加入。有时 是新角色,有时是新环境,有时是新角色出现在新环境里。你就像要拍游走于真实世界和虚拟故事之间的一段舞。我常会让真实角色在真实场景里好好利用真实的那一刻,整个拍摄最具力度的就那么一刻,过了就没有了。


F:是的。我同意在现实中拍摄一个虚构故事会制造非常有力的戏剧张力。


G:这是我从看过的无数电影里汲取的。法国新浪潮电影有很多这种运用。新现实主义作品《偷自行车的人》也体现了这种手法。


F:你的很多电影——譬如《痞子逛沙漠》中的沙漠,《超过末日》中的狂风和森林——都有对大自然和自然地貌的刻画。《米尔克》的自然地貌又是什么呢?


G:从《大象》开始我们已经采用立体混音拍摄,同样在《米尔克》中也如此。即使我们搭建了布景,但我们采用的是真实空间的声音。当你用单声道录音时,你必须封锁所有的交通以及外面的噪音,这样稍后才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把它们加回去。而立体声录音可以毫不做干涉。我们没有关闭制冷机,也没有封锁交通。不幸的是《米尔克》片场大多数交通工具是现代的,而不是那时候的,所以我们得加入当时的交通工具。不过我们尽量使用了现场声音而不是去给它做诸多限制。


F:很多影评都指出,你电影喜欢围绕一些新的或临时组成的家庭类似组织。《米尔克》里“家庭“被你赋予了全新的意义。米尔克最大的斗争是围绕布理格提案,该提案打算解雇教育系统所有同志老师。因为按当时反同人士们的话:“同志生活方式正在摧毁美国式家庭”。电影似乎在重定义美国式和家庭两个概念。为什么家庭对你来讲很重要?


G:没错——我的电影多围绕着新家庭。卡斯特罗街对旧金山来讲就属于新家庭。很多同性恋在那里安家落户。我想这是因为我自己的一些私人想法吧。


F:对组建同志家庭的人来讲,米尔克是他们的先知。你是否觉得有义务刻画他们心目中的米尔克?还是作为电影人你只要讲一个故事就好?


G:这是我第一次拍一部真实的记录电影。但这部片远不只记录这么简单。当亨利•方达出演《少年林肯》时,你不会指望观众当他是真林肯。那是个政治舞台剧或政治情感剧。作为原创,你希望能有所发挥而不是被历史精确性束缚。但另一方面你又想保持米尔克的真实一面。有的时候这比较容易,因为我们有记录胶片,所以我们拍的往往就是历史本身。


F:半记录片的问题不也在此吗?因为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故事悬念也就没了。


G:对希区柯克来讲,悬念在于观众猜不到会发生什么。我们看到座椅下有个炸弹,但车上那些人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说明哈维和莫斯康尼双双遇害。但我们不会说谁干的,为什么这么做。


F:电影上映的时间很敏感(2008年11月加州宪法修正案 投票决定是否婚姻仅存在于异性间)。你希望能产生什么影响?


G:电影上映时投票将结束了,尽管在投票前我们会有试映、提前点映。我只希望它或多或少会影响8号提案的投票。这个提案是要剥夺加州同志伴侣已被认可的婚姻权利。我们有考虑是否提前上映这部片,尤其是想到8号提案的投票。最终决定是不让电影直接冲着投票去。因为人们会只关注电影里政治竞选的部分而忽视选举以外的人生描绘。


F:这有点米尔克本人的风格。他说过,选举是关于他自己,但也是关于更大的同志权益运动。


G:你可以这么看。不过如果换作哈维•米尔克做决定,他肯定会希望电影直接面对投票。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1

评分人数

  • 小P

辣子鸡丁,土豆红烧肉,莲藕排骨汤,狮子头,鲍汁芥蓝

很喜欢范导

TOP

牛人啊  顶一下

TOP

看过导演以前的作品,棒

TOP

这部电影我也是刚刚看到的 挺好看的

TOP

Gus Van Sant好像自己就是G,拍过几部这种题材的电影啦

TOP

范桑特很久以前就came out了,除了奔主流去的 心灵捕手 ,大部分片主角都是gay的
qaf101里 linz说给孩子取名Gus ,我就猜是不是因为有个拍了很多gay片的导演叫gus呢
估计是个巧合。不过这是个很巧的巧合哈

TOP

我看过的很少,看看吧。

TOP

太不容易 太不容易啊

TOP

瞅瞅。。。。。

TOP

看看吧!!!!!!!!!!

TOP

非常不易!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