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r As Folk中文站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QAF中文站

Beau1022 发表于 2012-11-7 09:02

《点亮灯光/Keep the Lights On》:好看却穿起来有点憋的一条牛仔裤

[i=s] 本帖最后由 Beau1022 于 2012-11-7 09:06 编辑 [/i]

7月9日 
  知晓这部电影,是无意中看到了徐佳莹[不怕庆祝](该片台湾地区主题曲)的MV。到上网看了一下预告片和简介,于是猜想说,肯定又是一部描写男同志世界中存在的畸形与矛盾的题材。说实话,对于LGBT的题材,本人更倾向于走小清新或是温情路线的作品,像[Patrik 1,5 ]、[Transamerica]。而对待类似[Keep the Lights On]这种明明知道会是以悲情作结尾的,总有种类似捂着脸却还要看恐怖片的矛盾心理在作祟。
  
8月22日  
  只身搬到纽约,开展新的生活。
  
9月7日
  电影上映,本来打算约朋友一起去看,因为种种原因耽搁,便没能把计划提到日程上来,也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
  
10月7日,Chelsea Clearview Cinema   
  我这个人有点小迷信,总觉得一切事物冥冥之中早已安排。这天,和朋友在Chelsea吃完Brunch,正准备回家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便躲进了旁边的电影院,打算随便看场电影等雨停了再回家。看了时刻表,发现最近的一场电影正是该片。而当我看完电影出来的时候,更加印证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在Chelsea的电影院看一部发生在Chelsea的故事,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笑)
  
  前面废话有点多,已经差不多快进入正题了。因为本人现在暂住在纽约,于是想结合这部电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于纽约和这里的同志们的认识。众所周知,纽约是世界著名的Gay Cities之一。有时候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走在街上的行人,同性恋会比直人还多。纽约的Gay很喜欢扎堆抱团,有两个区在manhattan是gay最常出没的,一个是Hell's Kitchen,另一个就是主人公Erik和Paul相遇的地方——Chelsea。
  
  故事发生在1998年,那个年代没有iPhone更别提接客帝,就连网络、手机也不是很普遍。于是基友们便用家里的座机,开展约炮活动。那大概是秋天的一个夜晚,Erik一人在家寂寞难耐,于是拿起了电话。与不知道多少个人互报了情况(他还谎报了一点)和调情之后,在纸上抄下了Paul的地址,徒步走向他的公寓。一番云雨之后,在即将离别之际,Paul对Erik说‘Thanks for coming by. 谢谢你的到来’,Erik回道‘Thanks for having me. 谢谢你邀请我’。我不知道两人是那时候就相互产生了情愫,还是只是处于礼貌的问候。Paul接着又告诉了Erik,其实他有女朋友,是个不敢出轨的伪直男。Erik戏谑地说了句‘That's too bad’,然后离开了Paul的公寓。就这样,二人邂逅了,并从419变成了Fuck Buddy,再成为Friend with Benefit开始Dating,最后Paul和女友分手,与Erik搬到了一起,建立了Relationship。我个人认为导演应该再多一点对于两人如何坠入爱河的描写,因为后面突然就把两人爱的死去活来的给搬出来,让人觉得情感上有点衔接不上。
  
  在两人第二次发生关系的时候,Paul便在Erik面前显露了自己的本性。平时的Paul是个相貌堂堂文质彬彬,令人称羡的年轻律师,私下却是一个瘾君子。他所服用的是在Gay圈里最为盛行的Sex Drug——Crystal Meth,也就是冰毒,学名安非他命,这个估计看过云翔的电影的同学都知道是什么东西。曾几何时,人们给它起了另一个称号,叫做Tina或直接简称T,据说是根据在吸食是发出的声音所得来。人们总是将男同志与性和毒品联系起来,我个人不予评论。不过在纽约,确实有很多的男同志为了寻求刺激,因此沾染上毒品。而T则是在众多毒品中最快使人上瘾的。在曼哈顿,Chelsea则是重中之重的‘重灾区’。回到电影,Erik看到Paul吸毒,并没有做出太大反应,还与Paul共同分享了起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候两人刚好上,还处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阶段,自然看对方什么都顺眼;有可能是因为Erik的工作是纪录片导演的缘故,在搞艺术创作的行业当中,人们对于毒品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个铺垫,在和Paul交往以前,Erik有一个炮友,暂且称他为二逼肌肉男,此人属于爱自己的肌肉胜过于热爱任何事物的那类金刚芭比。多年后,在和Paul因为毒品的问题产生矛盾的间隙,空虚的Erik再次与该二逼肌肉男约炮。当来到他家,Erik赫然发现此二逼肌肉男也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导演通过这名二逼肌肉男的转变,向观众更明确地表明了,使用毒品的现象在同志世界已经日益严重。
  
  我个人认为同志容易沉沦毒海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同志们生存在弱势群体当中,他们处于社会的压力之下,很难得到家人或周边的理解,于是在生理及心理上进行自我麻痹和放逐;其次我觉得就是同志有时候真的比较经不起诱惑,太过于追求欲望上的享受。
  
  Erik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已经和Paul处于稳定交往的关系,却还是偶尔会在外面沾花惹草,当然电影里没有真的演他和别人发生关系,但这是在同志圈子里十分普遍的现象,哪怕两个人十分的相爱,他们还是有可能会寻求生理上的刺激。一天,坐在出租车里的Paul看到Erik在街上和别人搭讪。当晚二人在家中发生了第一次争吵:
  
  。。。。。。
  Paul喊道:“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你到底想怎么着?”
  Erik说:‘I want you come to bed with me! 我要你和我回到床上睡觉’
  Paul询问:‘Why? 为什么?’
  Erik:“Because。。。因为(这时候的Erik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Paul接着问:“Why can we just sleep in different rooms? It's fine, it would be good for us. 为什么我们不能分房睡?这样对大家都好。”
  这时候的Erik露出他招牌Puppy eyes,对Paul说:“Cuz I don't want to. 因为我不想。”
  Paul此时一语道破Erik最大的致命伤,但我认为这也是他最可爱的地方:“You're such a BABY! 你真幼稚。”
  。。。。。。
  
  二人吵架的情景,甚至说的台词,我想大多数有过感情经历的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至少在我本人身上就发生过无数次了。每当争吵,一方总会拿着枕头被子跑到沙发上睡觉,另一方则会追出来用命令地口吻要求对方回到床上去。看到这里,电影荧幕奄然就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我相信电影院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用审视自己的眼光,回想自己的过去。不管那时候是对是错,不管对方已经消失于茫茫人海还是仍然在厮守身边,那些记忆已然成为了脑海中挥散不去的一抹尘埃,到头来只能释然一笑。
  
  Erik和Paul之间的关系,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之间经历过喜悦、悲伤、感动、伤害、誓言、背叛,维持了近十年。虽然不像[蓝宇]或是[The Trip]那样以生命结束作为收场,但还是没能够让人拍手称快。影片最后二人的重头戏,是点题之笔。分开一段时间后二人相约共进晚餐,饭后的Erik依依不舍地挽留Paul,于是二人回到狭小的公寓(或者是小旅馆,记不得了),躺在一张Full Size的床上,刚开始二人还有所保留的穿着内衣,有些害羞腼腆,之后相继将衣衫褪去躺在被窝里,大概各自都在为自己矛盾的心理做着垂死挣扎。最后还是成熟的Paul先开了口说道:“We are not ganna have sex. 我们不可以做爱。”,为二人打破了僵局避免了尴尬。当Erik打算将床头的灯关掉的时候,Paul却要求:“Keep the light on. 把灯留着。”原因大概是希望能够借助灯光看见Erik的模样,记住彼此这最后的温存。看到这的时候心里一阵酸楚。
  
  与去年的几部电影相比,比如[Weekend]、[No Strings Attached]、[Friends with Benefits],它们之间都有一个相似之处,主角们都是从炮友的关系开始,逐渐爱上了对方。只不过英国的那俩小伙子只在一起呆了两天,美国的这两位一呆就是将近十年。这其实透露出一个十分值得令人深思的现象,明明大家的初衷只是寻觅生理的慰藉,到最后却陷入万劫不复痛苦的深渊?尤其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同志圈子,此现象貌似更加普遍。
  
  影片结束走出影院,朋友问我对此片作何感想,我半开玩笑式的说:“这部电影就像是你买了一条牛仔裤,虽然好看,但是穿在身上有点憋。”我所说的憋,是心里的那股子怨气。一段失败的感情就好比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你刚把牛仔裤买回家,穿着觉得还不错,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身材起了变化,也有可能是牛仔裤洗过之后变了形,它再也不是那条最适合你的牛仔裤了。只是有的人比较恋旧,不舍得抛弃,而有的人喜新厌旧,不合适了立刻再买新的。
  
  PS. 有一个问题捉摸了半天也想不明白:Paul的职业是律师,但他为什么每天却只穿个小衬衣,也不打领带不穿西装,出门上班就只背个纽约基友们唯一指定款的购物袋,而且一背就是10年,服指太不考究了吧?
  
  
  
  
  2012年10月7日,祝你,可以找到为你Keep the Lights On的人。

小P 发表于 2012-11-7 10:56

楼主没用豆瓣上的头像 哈哈

发呆的蜗牛 发表于 2012-11-7 11:15

额,我知道会以悲剧收尾,但是不愿意相信,因为总是固执的想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幸福,毕竟同志们都太难了。

idaho2010 发表于 2012-11-7 13:24

越来越想看了

YML85 发表于 2012-11-7 14:57

这种电影向来都反应的是现实gay圈的情况。Weekend中有,The Outs中有,Hunting Season中也有。

Beau1022 发表于 2012-11-8 06:53

是说那个头像好看些吗?[b]回复 [url=https://www.qafone.cc/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699459&ptid=170113]2#[/url] [i]小P[/i] [/b]

makuyao 发表于 2013-1-21 14:16

写得好。。。我很喜欢paul。。。那个购物袋我觉得是表明他的受身份。。

ericqin 发表于 2013-2-3 00:14

电影看过,不喜欢这样的主角!

凡尘。 发表于 2013-4-14 16:36

如果埃里克没有第二次遇到伊戈尔会是酱紫的结局么?!
我的感觉是伊戈尔的阳光最终促成了埃里克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要不可能得维持到15年说不定。。。

页: [1]

Powered by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2001-2023

  • QAF三国群英传信息联盟发布平台
  •